"爸,你抽完的烟盒能不能给我?"这样的请求最近在不少家庭中变得常见。如果你是家长,听到孩子这样问,千万别以为他们对香烟产生了兴趣,而是为了收集所谓的"烟卡"。这种由香烟盒制作而成的小卡片,正悄然成为许多小学生追逐的"宝贝",孩子们不惜翻垃圾桶、求长辈给烟盒,甚至花钱购买,只为获得这些五颜六色的卡片。看似无害的游戏背后,却隐藏着多重风险。
什么是"烟卡游戏"?
"烟卡"其实就是将香烟盒盖撕下来,折成长方形卡片。游戏规则简单:将卡片放在地面或桌面上,玩家用空掌心猛拍地面,通过掌风将对方的卡片翻面。谁能成功翻面,谁就赢得对方的卡片。这种游戏因操作简单、规则明了而迅速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。
在广州天河一所小学附近,放学后经常能看到一群孩子聚在一起,兴奋地喊着"翻!翻!翻!"一名小学生告诉记者:"这个游戏很简单的,你把'烟卡'放在桌上或者地上,手猛一拍,卡翻过来就行了!"他还热心地分享了"烟卡"选购经验:"牌子无所谓,买的时候放桌上试一试,能拍起来最好,一定要现场选。"
孩子们从哪里获取"烟卡"?
小学生获取"烟卡"的渠道多种多样:
一是向家中吸烟的长辈索要。天津市宁河区的李女士发现,儿子频繁催促爸爸抽烟,只为了获取空烟盒。
二是在路边捡拾废弃烟盒。一位社区清洁工告诉记者:"最近,已多次有小学生在我清扫卫生区域的垃圾桶里翻找烟盒,每次我都劝阻孩子不要再翻找垃圾桶了,也不嫌脏,真担心他们不好好洗手吃东西拉肚子。"
三是在小学周边商店或网上购买。记者走访发现,很多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将"烟卡"和糖果零食一起陈列销售,价格从一元一包到几十元不等。在电商平台上,搜索"烟卡"关键词,会发现有店铺显示"已售2万+"甚至"已拼100万+件",普遍售价在一角至五角不等,部分"稀有款"更贵。
"烟卡"不只是游戏那么简单
这种看似简单的游戏背后,隐藏着多重风险:
一、健康风险
福建福州一名9岁男孩因长时间玩"烟卡",右手手背出现腱鞘囊肿。医生解释,拍"烟卡"时手背需要拱起,用空掌心反复拍击桌面,容易导致手部损伤。还有报道称,有学生因玩"烟卡"起争执导致两根手指骨折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有孩子为了获取"烟卡",不惜翻找垃圾桶,这极易导致细菌感染。而"烟卡"上残留的烟草味道,正如心理咨询师蒋婷婷所言:"其实不亚于二手烟。"
二、心理影响
在"烟卡"游戏中,孩子们对香烟品牌的认知迅速提高。根据香烟价格和市场流通程度,"烟卡"被分为不同等级。一名学生告诉记者:"现在据我们所知,白色的'和天下'最好。"
这种分级机制容易引发攀比心理。河北廊坊市的张先生发现,孩子用压岁钱在购物平台上买了不少"昂贵"的"烟卡",目的是在朋友圈中获得认可。谁收集到的"烟卡"越多、牌子越出名,谁就能成为"孩子王"。
三、潜在上瘾风险
心理咨询师蒋婷婷表示:"应用心理学上的'熟识效应'会左右孩子的偏好,可能染上烟瘾。其实游戏的本身没错,只是载体错了。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烟卡游戏容易让孩子们上瘾,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去收集烟卡。"
学生家长刘先生道出了最深的担忧:"他输完了怎么办,父母给的烟卡满足不了他的需要,他会不会去买烟?然后他会不会去偷,会不会抽烟?我也担忧孩子们会因为玩烟卡而过早地接触烟而尝试着去抽烟。"
"烟卡"销售是否合法?
律师解释,根据我国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第五十九条规定,学校、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、酒、彩票销售网点,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、酒、彩票。"烟卡"虽不是烟,但属于烟草制品的衍生品,商家售卖行为违背了法律保护精神。
而根据《烟草专卖法》,从废弃烟盒剪下来的"烟卡"不得进行二次销售。如果商家擅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、销售,则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。
令人担忧的是,记者调查发现,无论线上还是线下,售卖"烟卡"的商家基本"来者不拒",未成年人可以随意购买。一家网店客服直言:"没有什么年龄限制,平台也没有要求。"
家长和学校该如何应对?
面对"烟卡"风潮,各地已开始行动。甘肃天水教育局下发禁令,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带"烟卡"进校园;江西上饶、新余、赣州等地的市场监督执法部门清查了学校周边的小卖部、小商店,集中查扣部分烟卡制品;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广东等地采取行政约谈等方式,要求互联网企业自主清理"烟卡"商品信息。
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,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:
1. 开诚布公地沟通:了解孩子玩"烟卡"的原因,不简单批评制止,而是帮助他们认识潜在风险。
2. 提供替代选择:引导孩子参与更健康的游戏活动。有学校设立多种兴趣课程,引领孩子参与羽毛球、足球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。
3. 培养多元兴趣: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指出,"'烟卡'现象折射出孩子在成长关键期,兴趣爱好的单一化与户外活动的匮乏。"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,发展他们的多元兴趣。
4. 使用替代品:如果孩子真的喜欢卡片游戏,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其他具有优良内容的卡片,如知识卡、体育明星卡等。
结语
"烟卡"游戏的流行提醒我们,孩子的好奇心和社交需求需要被理解和正确引导。正如一位心理老师所说:"'烟卡'游戏风靡本身是一种现象,不应该看成问题。当问题发生时,我们除了看到问题,更应该关注人。"
让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,而不仅仅是"烟卡"本身,帮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,远离潜在的上瘾风险。